偏爱all向CP
先生海森丹恒
本命吴邪
(˵¯͒〰¯͒˵)
 

不劈腿不知道媳妇儿美

桃毛仙:



16年还没看《法医秦明》的时候先看到一张剧照,是秦明唯一一次穿警服,剧照上面无表情。并不知道剧情的我,当时就猜:他在对着警徽或者他对面的人发誓!事实上剧情也确实跟我猜想的差不多:秦明得出的DNA检验结果与谭局的推断不符,他郑重对最终结果表示负责。


我想说,这就叫演技!




快两年了,我还从没吹过《法医秦明》这部片子拍的多么有诚意(大号吹过?那不算~)我现在十分想吹爆第一季!!(放开我我很冷静我不吃药我要跪舔萌萌~~~)




尽管法医秦明是网剧,但不意味着网剧就是制作低劣编导囫囵演技捉襟见肘服化道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法医秦明》系列无法上电视里播放是因为我国影视剧没有分级制度,这种明显带有血腥暴力犯罪的题材属于B级片,只好一刀切的全部禁掉。但是他的制作水准远在普通电视剧之上。



衡量一部片子好坏卖情怀是没有卵用的,标准无外乎软件编导演硬件服化道。




前年我微博转发过尸体道具,被好几个亲友私信狂骂,说我要是再转这么吓人的照片就拉黑我,让我考虑一下不看惊悚剧的观众的心情。我赶紧删了道歉。
这片子道具逼真程度可见一斑。




编剧不知道是不是爆了一下小宇宙,从原作《第十一跟手指》里选故事改编刷光了她这辈子的智商。
一共六到七个案件,每一个案子都代表了一个社会侧面和典型现象:有激情杀人,有家暴,有网恋,有伦理梗,有留守儿童,有婚外恋————没有一个类型重复!从中国乃至全世界刑事案件统计来讲,“变态杀人狂”才是极少数的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作案都在熟人和亲人之间,作案动机各有不同,大多都紧跟时代步伐。每一个故事背后所涵盖的社会现象,成就一个时代的缩影。光是在故事改编和选择上,编剧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并且,这部剧里所有的台词,没有一句是废话!如果多说了一句,那就一定是伏笔。




在人物设置上,原作秦明是法医,林涛是痕检,赵大宝也是法医。三个男人(其中两个都是胖子)围着尸体逼逼叨逼逼叨……逼逼叨了几十万字5本书。在小说里这种配置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方便推进剧情,读者要看怎么抽丝剥茧破案。
但是改编成影视剧,这种人物设置是大忌!三个人面目模糊职能重复,影视剧最忌讳人设重复。“脸谱化”是有其存在必要性的。编剧很聪明的改成了动静结合,内景外景互动。
秦明一个人逼逼叨就够了,他负责“静”,推动剧情往前走;林涛改去出外勤,负责“动”,外景动作戏用来拉节奏感。李大宝改成女性属于人物设置上的“柔化剂”,并且兼顾了痕检。(焦姑娘是导演女盆宇,以至于编剧后期给她玩命加戏,要不是张若昀李现演技好分分钟被她给碾了~算了,看在焦姑娘演技不错的份上OK吧~~)




话剧导演出身的徐昂不是浪得虚名。长镜头一般运用于电影,电视剧比较少,一是考验演员功底,二是考验导演的镜头语言。片中大多采用双机位,偶尔多机位(也可能是因为穷,钱都用来做尸体和买蛆)一个大景一个近景,但拍的时候基本一镜到底,后期剪辑的时候才把近景特写切进来,好处是演员的情绪连贯互动自然一气呵成。




有个很搞笑的事,从第一集开始弹幕就在说“好抖啊摄像师能不能端稳一点”,到中间几集“跟着镜头一起抖腿就好了嘛,跟画面抖成一个频率啊!”,一直到最后两集“老子TM抖了两个月的腿,现在屏幕不抖了然而我克制不了抖腿啊……”


啊,这个基本都在说手持镜头有晃动感,导演要的就是真实感,并且是真实感的提炼,同类型美剧里常用,其他惊悚类也这么干,目的还是为了把观众带进现场。(据说摄像机脚架被风吹跑了还买不起新的,当我胡吹海吹闭眼吹吧……)




第一季的演员绝对是功不可没。有人说秦明装逼,我想说阁下可能生活中就没接触过正儿八经的“牛人”,但凡术业有专攻的几个没点脾气?倒过来说,做事专注,出类拔萃的行业翘楚,大多都不擅人际,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不是情商爆表就是浆糊桶,这是符合逻辑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体现!你TM以为牛顿伽利略会跟个逗逼似的跟您在棋牌室挖鼻抠脚?别自己没遇见过大触就觉得这世上的技术宅都是胡同大爷和澡堂二溜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剧中大概有4到5处,剧本没给台词,演员现场即兴发挥,观众最熟悉的就是小龙虾那一段了吧。与案情无关的生活日常除了调剂枯燥的剧情之外,还能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几段即兴发挥都可以全员打满分。(反正大家都能背了我不复述)




现在流行吹细节决定成败(大多尬吹),我来吹些真的细节:
穿西装不太适合做幅度太大的动作,秦明除了涉及工作必要做出下蹲趴地等动作,其余基本不会佝偻着把自己窝成一团,一是因为不舒服,二是因为秦明本身高岭之花的气质。比如焚烧尸体那一集,在烧过的灰烬里找拉杆箱吊牌,林涛和大宝蹲地上找有效物证,秦明晃着两条腿子坐在高高的小桌上逼逼叨。
但是在留守儿童那一集,最终怀疑后妈鞋跟踢爆脏器,家访的时候,秦明却坐在小板凳上擦手表。这个镜头挺有意思,如果导演和演员都是无意的,那这是天赋,如果是有意的,这就是智慧。诱供嫌疑人这种事情明显林涛比较拿手而且也是他的职能范围,所以林涛跟后妈面对面,在嫌疑人定性之前只是试探,林涛的态度并不强硬,还在“聊天”阶段,身段放的比较低;李大宝依然是揉合剂,女性在场比较容易让人放松。而秦明,他身处这个场景里放哪儿都尴尬,不在也不行,他做的尸检。可是一米八几的男人往小屋子里一杵,很容易给人产生压迫感,林涛还怎么给人诱供?嫌疑人一旦有戒心就会自我保护,就不会说实话。秦明坐人家床上肯定不合适;四个人都坐椅子上面对面这镜头没法看,又不是搓麻将,美术指导要么是死的。于是秦明被摘出画面,远远的坐个小板凳,特写就给了秦明擦手表,其实他是看时间顺便擦表,说明在这之前林涛已经跟大婶子话家常套话有段时间了,有些许画外音暗示效果。



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几乎可以忽略,但明显用心了。哪些动作是导演教的哪些是演员自己主观意识要做,还是显而易见的。剧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台词,走位,以及把自己几分侧脸呈现给镜头,表情做到几分满等等,这些都是演技的一部分。笼统来说大概就叫镜头感吧。




秦明还有一个著名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就是坐在家里看录像带哭中带笑,笑着流泪的那段。不必我吹,有专业影评人士前年就吹过了。
林涛重头戏在最后两集的反转,可惜了,既然删改那就不提也罢。



另外说,这年头体验派的演员不多了,作者秦明本人,要是没在17年《国剧盛典》上自己录了个VCR说主演为了演法医跑去警队实习深入生活,可能观众不会知道演员敬业到什么地步吧。



对于观众来说,龙番感觉就像一个平行世界里的真实存在,而不是哪个编导哪几个演员拼凑出来的虚拟环境,我们知道那是假的,然而依然愿意在心底的角落为他们保留仅仅只有二十集的真实。



其实,这不就是最大的成功么。


 


 

评论
热度(432)